咸阳工业转型规模效益不断显现五年增近3倍
2008年,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,市委、市政府明确提出“工业主导”的战略部署。随着2010年咸阳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,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再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,面对稳步增长的工业经济形势,2012年,咸阳提出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产业发展方针,实施工业发展“1113”工程(支持100户扩能技改企业早日达产达效,培育100户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,支持100个在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,促进30户大集团大企业加快发展),以此作为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传统产品升级换代步伐,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抓手。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,咸阳工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,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规模效益不断提升。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33亿元,同比增长16.7%;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34.97亿元,同比增长18.7%。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润196.4亿元,利税334.9亿元,分别是2010年的2.4倍和2倍。2010-2013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.6%,贡献全市GDP的一半以上,工业经济发展不仅支撑全市经济较快增长,也有力地促进我市城市化推进、服务业发展、扩大就业和居民增收,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。
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。为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市委、市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工业企业大力支持和倾斜。对长庆石化、陕柴重工、彩虹电子等大型企业,只要有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,市上一次性给予50万元资助,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,一次性奖励20万元,极大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,仅2009年一年,企业申报新产品开发项目70个,获全省首批新产品开发项目53个,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44项,其中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产业集聚水平提升。工业产业布局由“低、小、散”向“园区化”、“集群化”转变。初步形成以发展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,高新区与秦都、兴平融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板块;以能源开发及深度转化为重点,彬长旬能化基地与渭城、兴平能化工业联动发展的能化产业板块;以水泥及其下游产品开发为重点,乾县、礼泉、泾阳矿产资源优势的现代建材产业板块;以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,引导相关企业向高新区、沣西聚集的新兴产业板块;依托泾河新城和兴平装备制造示范基地,面向国内外一流装备制造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板块。
工业节能减排成效较好。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,咸阳努力摒弃粗放的发展方式,淘汰落后产能,发展循环经济,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。
2010-2013年,全市累计关闭小企业41家,淘汰落后产能电石6.2万吨、焦炭46万吨、水泥27万吨、印染4800万米、酒精4万吨、纺织4010.
“两化融合”不断深入。2011年4月,国家工信部批准西安-咸阳为国家级"两化融合"试验区后,我市把“两化融合”试验区建设作为推进工业转型的重要抓手,以“两化融合”试点示范创建和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,由点及面,树立标杆,扩大示范效应。泾阳声威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被确定为省级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;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、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被确定为咸阳市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;兴化集团等大型企业已实现了数字化的生产经营管理,红星软香酥等企业全面实现了食品工业数字化监控,陕西(泾阳)金盾纺织公司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每万锭减少用工30名,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。
咸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努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,工业经济总量从2009年的976.2亿元,增长到2013年的2600亿元,五年间增长了近三倍,咸阳工业经济保持着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。